2)第一一五章 国贼与民贼_唐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依赖的思想郑渭觉得实在太可怕了。

  “国贼?民贼?”郑渭在杨定国还没说完的时候就想:“高昌的那些商人虽然十分可恶,但都是在现行律法之下行事,可以说他们钻了律法的空子,不是什么好人,却不能说违法。”

  他是商人出身,不像武人出身的杨定国那样心中有着极其明显的爱憎与极其强烈的道德感。在郑渭看来,钻律法的空子以谋求利润本来就是商人的天性,甚至就是商人在恶劣环境下赖以生存、在顺境中赖以发展的最大动力,反而是“毁家纾国”的行为其实才是违反了商人的本性,如果将这种本性视为罪恶,那他郑家也休想干净。

  至于杨定国所说的要寻这些奸商一些罪行,一个国家的政权若想要抓一个人的把柄,就算是圣人和佛陀只怕都能被揪出一堆毛病来,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郑渭的眼光非庸俗可比,看得比寻常人要远得多,马上就想到,若是按照杨定国的这种思路,今天既然“设法”来整治这些奸商,明天就可以用同样的手段来整治其他人,甚至若有朝一日杨家、郑家失势,别人也就可以用同样的手段来整治他们自己,这可是一条不可轻易逾越的底线!一旦越过去了,后面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了。

  郭汾由于立场的缘故,一时没像郑渭般想那么远,但也隐隐觉得不是很妥当,说道:“这个法子,做起来应该不难。只是……会否有损我们立国之信誉?”

  杨定国道:“事情有经权之分!虽然现在北庭之战已经结束,但中部的情况却比战争还危险。在这种时候必须当机立断,从权行事!而且我敢断言,若是将这些奸商铲除,不但不会有损我们立国之信誉,而且全境之内,无论军民都会欢呼称颂。”

  张毅也点头道:“国老此策也有道理。天下之纲常大义,莫过于君臣,然而孟子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臣不可弑君,此为千古大禁,但贼民之独夫则当除之而后快。君犹如此,何况商贾?这便是从经还是从权的分别了。高昌、龟兹的那些奸商不顾国困民贫,还在那里拼命抬高粮价,弄得国家困顿,军士生忿,民怨载道,若我们趁势将这些害群之马除掉,不仅军心可慰,百姓也必然拍手叫好。”

  郭汾听得有些犹豫,问郑渭和薛复道:“郑长史、薛都督认为怎么样?士兵与百姓会否反对?”

  薛复想了想,很谨慎地道:“士兵们对这种祸国殃民的奸商最是反感痛恨,如果我们事前能够加以说明,全军兵将对此是不会有意见的。”他这两句话其实只是陈述事实,但说将出来却仿佛薛复也赞同了一般,郭汾也就点了点头。

  郑渭道:“老百姓多

  请收藏:https://m.qhdvk.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